申论是中国公务员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申论考试需要考生针对一段材料,通常是社会事件、民事纠纷等,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概括,对材料、事件问题有所说明、申述,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很多小伙伴对申论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申论就是背时事政治热点;申论就是写出个性化的评论等。都以为背背模板,背背万用金句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这些错误的认知,是因为大家对于“申论思维”产生了偏差,没有把握到学习申论的核心,从而跟“好成绩”失之交臂。那么,究竟什么是“申论思维”?
首先我们要建立公务员思维问题。公务员考试是招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性考试,其题目设置和阅卷规则,无不体现着机关工作的思维方式,即公务员思维,要站在政府和所在职能部门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自己能够从法律、制度、政策、经济等各种角度全盘考虑问题。思考问题切忌理想化、片面化、情绪化。所以申论思维具有辩证性,是不是就有很多小伙伴想到了马哲,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没错,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论点的确有用啊~“申论思维”可以用辩证性思维、抽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三个方面来建立。考试中,辩证性思维往往会出现在:推断或者评价观点类和推断或评价现象类综合分析题型。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辩证的去评估和权衡,如果只做单一概述,会导致最终答案的要点遗漏,不全面。抽象性思维是指明确材料中多个要素之间的主次、相互影响,看其定性定量变化的作用,再综合分析,从而抓住并揭示出其内在变化的规律。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抽象的“申论思维”,把命题者镶嵌在材料中的信息点,概括归纳抽象出来,并尽量去还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还原程度越相似,考生得分也就越高。申论材料往往围绕一个主题下的,多个要素展开的,最终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这条逻辑链条也就是贯穿申论学习始终的灵魂。这条逻辑链条完整的呈现就是,一个主题下的:成绩,问题,表现,危害,意义,影响,原因,对策等要素。其中,成绩和问题通过某种社会现象来表现;危害和意义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因此,最终落脚点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上。这样思考,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住材料的脉络,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让答案从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趋向于命题者的要求。
申论不要再死记硬背了,找对方法让你事半功倍。三年还没上岸?那是你学错了!知点公考一对一辅导,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定制化的服务体系和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础和特点, 结合实际,去抓考试重点难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考试内容,这样才不会在考场上看见没做过的题而“一脸懵逼”了。考研英语中,得阅读者得天下,而国考中,的申论者得天下,由此看重要性不言而喻,知点公考一对一,让你告别背书的申论,轻松拿下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