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考研择校
在你决定考研的时候,目标院校绝对是一个最先查询也是你一直关注的信息。有些人心里有一个名校梦,有些人想通过考研换专业,也有些人想继续深造,无论是哪种理由,都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姐的建议是确定目标院校时,除了需要考虑地区、跨专业、自身学习情况等问题时,学姐认为最好还是阶梯式报考。比如你是三本院校,就选择二本、一本、211、985这些,假如你是一本,就报考211和985,如果你是211就选择985,如果你是985那就去冲清华北大复旦这种名校。这不仅仅是给予自己一个动力,给自己上升的机会,同时也是希望若考研失败还能有一个退路。很多同学以此来提高学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尽量往985学校考。我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因是看中了它的理工科在珠三角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当然对于就业的帮助也会很大,这方面可以比较985跟普通学校的校招就可以看出。
二、公共课经验
1.数学
推荐资料:李永乐复习大全书(搭配武忠详视频)+李永乐线性代数+李永乐8套卷+李林4套6套+汤家凤1800题。
小tip:用谁的书跟谁的视频,学姐去年十月份才明白这个道理,我当时跟的是汤家凤老师的视频,用他的1800题,但我复习大全书用的是李永乐老师的,直到考试前我大全书上好多经典题没做下。
由于学姐当初数学不太好,考研之初就已经找到了新祥旭的学长,这才一点点的学起来了,幸好最后数学没怎么拉跨。
由于成绩实在不太好,数学就不给大家过多的建议了。
英语
英语成绩学姐一直比较好,但是在单词方面我还是不敢松懈,英语前期我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这里强调一定就是,单词背了第一遍就不要一直盯着背了,建议早点开始真题(真题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在真题中去理解单词的准确意思,把每一篇阅读都进行翻译,把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在归纳总结,再重复刷题,推荐使用手译本,刚开始做真题时,可以把不会的单词用红笔标出,练习划分长难句(刚开始看不懂长难句推荐看唐迟的视频),阅读要重点训练,翻译和完型看答案即可,没有时间可不做重点训练,作文建议做完十月开始背(可以王江涛的作文和真题后面的范围结合着背),不是说背了一定能用到,而是你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去积累你的素材,这样考试的时候才会有输出。
政治
考研政治我开始的比较晚,暑假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数学,所以从9月开始学的政治。
第一阶段9月到11月中,每学习一章做一章选择题,选择题要反复做,最好做3遍左右。
第二阶段11月中到考前,可以背重要的知识点了,背知识点的同时每天也要做模拟题的选择部分练出手感,时政部分一定不要落下,我总是会去考研文库上看看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
考研初试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闹心的问题就是数学做了好多题了还是觉得不会,直到开始做真题才慢慢掌握知识点,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所以对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有耐心,保持好心态别着急,按部就班地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
三、专业课经验
专业课这里我强烈推荐新祥旭的学长,他帮我制定了三轮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一定水平。
第二轮。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第三轮。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你会有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上坡的路从来就是幸苦的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