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班: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子信息)

新祥旭汪老师15717123617 / 2022-01-07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计算机技术专业从 2004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近年来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及科研成果不断创新等。本专业师资队伍雄厚,12 名教授,19 名副教授,1 位讲师,均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开发经验。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正是由于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本方向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果二十余项并且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其中 SCI 期刊论文三十余篇,同时出版了十余部教材。

自创建以来,本专业为电台、电视台、新闻出版、动漫游戏、传媒内容制作和新媒体等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军人物,贡献非常突出。社会各界对本学科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爱岗敬业、创新意识强、专业优势明显”,“水平高、能力强、能独挡一面”等。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数据思维、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工程分析与工程实施、工程研究与开发、工程管理与决策的能力,能够胜任媒体机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设备与装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未来新媒体设备与装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06.融媒体技术

融媒体技术方向是研究在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运用创新技术打通“报、网、端、微、屏”建设多媒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以及融媒体安全问题,旨在培养学掌握融合媒体的采集、制作、播出及安全管理的先进计算机理论与方法。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融合媒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先进的数字媒体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融合媒体资产管理,新闻智能处理(机器自动写作、新闻推荐、知识图谱、传播影响力分析等),电台与电视台业务综合管理,可信计算等。

07.网络与媒体安全

网络与媒体安全方向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数字传媒等领域的先进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现代密码学,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图像取证等。

08.大数据工程与应用

大数据工程与应用方向是研究传媒领域(新闻、影视戏剧等)中大数据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在传媒领域中应用的科研方法和工程实施能力。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剧本创作系统与剧本分析,媒体大数据计算,图数据库理论及应用,社交网络分析、音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融媒体技术、网络与媒体安全和大数据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其中包括 12 位教授;19 位副教授,1 位讲师。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课题 30 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主要项目包括: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 1 项:“基于国产密码的多媒体版权保护与监管体系及标准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3 项:“支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资源传播呈现及整合”、“分布式 3D 渲染系统”、“富媒体资源标引、检索及自适应并行分层格式转换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面向复杂数据的粒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泛化能力的研究”、“基于计算智能与粒计算的多源数据泛化系统建模分析与研究”、“量子保密两方比较相等问题及其扩展问题的研究”、“图像取证鲁棒性和安全性研究”

➢ 中央文化产业基金子课题 1 项:“媒介融合传播效果评估系统研发”

➢ 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1 项:“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与打印技术的工艺美术品快速设计与生产定型的技术研究”横向及其他项目包括:

➢ 新华社新媒体标准体系编制、监测服务平台及 CNAS 体系建设

➢ 新闻行业元数据技术标准监测业务示范平台建设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

➢ 少年儿童普通话语音训练评测技术研究

➢ 视频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测试

➢ 基于音乐认知理论的网络音乐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 基于图论的网络性能研究

➢ 互联网络设计中的可靠性研究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外语语言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随机过程,矩阵论。

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大数据系统构建技术。

学术写作课程: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方法类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现代软件工程。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 3 门):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实践,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动画技术,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实践,舆情分析与社会计算,机器学习实践,自然语言处理及实践,机器学习实践,数据挖掘,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

2.科研平台学生入学即可加入导师实验室团队,参与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提升个人学术研究及项目开发能力。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导师科研实力强,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横向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中国报业大会年度技术产品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新闻技联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等。

4.学术交流

每年都有多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宣读论文。2019 年 6月学院承办第 18 届 IEEE/ACIS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国际会议,本专业导师多人作为分会主席,多名研究生做论文宣讲。学院经常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来校研讨交流,师生们积极参与。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方向硕士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率近 100%。除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者外,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传媒类及相关行业、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软件系统研发工作。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