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十年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
有很多同学问过我择校的问题,在好几个学校之间徘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定,这个事情其实有很多方面,每个人心目中有自己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城市,甚至有理想的导师。如果都没有的话,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心走。不要让别人的判断过度影响自己的前途。主要本着人往高处走的态度就好,选择一个比本科好的院校。
学校和专业都确定了之后,我寻思着要不要报个专业课的辅导班,在网上无意搜到了新祥旭的一篇经验贴,抱着咨询的心态联系了老师试听。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就报了网授课,课时也不算多,上课也很灵活,每次上完后我都会跑到自习室重新整理笔记,加深印象。好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专业课备考,希望对你能有点帮助。
【艺术综合专业课备考】
17考研是个多变之年,出了非全日制不说,而且题型大改,以至于我在考场拿到卷子以为自己漏印了题目。之前的十个名解变成了五个,大题增多,但不得不说,考的这些大题感觉不疼不痒,以至于使我突然乱了阵脚。艺术综合我116分,虽然分数不是很高,但我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还是非常自信的。我本科专业是戏剧影视文学,所以八大艺术门类,起码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这些门类,我是接触过的,并且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但关键问题就在于考试是带着镣铐跳舞,很少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里又让我突然想到了专硕和学硕的区别问题,专硕的考题给的很直,发挥余地小,学硕考题相反。从分值上也能说明问题,学硕一个大题占60分,专硕一个大题基本在30分。所以说专业课考试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一个很直观的体会就是“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
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正如之前所言,中传mfa艺术硕士的考题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背诵量很大,肯背肯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17考研的变动,让很多刻苦下功夫背的考生都大跌眼镜。包括我自己在内,名解十个变五个,而且相对简单。但我相信这个趋势一定会继续下去,并且题型一定越来越活。因为研究生毕竟是选拔考试,又不是考谁会背。但这确实是一个悖论问题,听说艺术综合名解判卷标准非常单一,就是按照参考书目写的内容作为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发挥的余地,你写别的,老师看不懂按错算。说到艺术综合名解的背诵,真的是有点痛苦,因为实在是太多太杂了,八大艺术门类,想要掌握起来确实很难。回忆起来,那本艺术综合我至少背了有20遍吧,很多的名词解释我到现在还记得。真实融到了血液里。厚厚的一本书,页掉了粘上,胶开了订上,来来回回多少次。名词解释的学习,就是一个背字,但是最好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主导的,抽象思维只是辅助作用。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形象性,即便音乐也是如此。所以建议要找一些相关的作品来欣赏,有了直观体验,就能更好的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我一定建议大家背诵的时候要张开嘴,因为很多人名和作品非常绕口,如果嘴皮子都念不顺,又何谈能写出来呢?我备战考研的时候,到后期基本每天不在座位上坐着。从早到晚在走廊的过道里。很多研友也都是如此,一边走一边发声音背,一边发声音背一边理解。所以说实际上对艺术综合这门课来说,我觉得你只需要一个走廊,或者说一个空旷的地方。我个人就特别习惯一边背书一边走路,像是踩着节奏一样,所以每天的微信运动都在三万步左右,不知道的同学都以为我每天去的是健身房而不是图书馆。刚才也说到,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啊,我每天在图书馆背书,在一片方寸天地中来来回回的走,实际上也是在走自己的长征路。考研苦不苦?想想自己的两万五。在我看来,文科类学习,坐在图书馆里勾勾画画,前期还可以,后期基本上意义不大,过眼云烟看完就忘,尤其是那些拗口的人名。必须要走出来,念出来,甚至喊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并且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走神,而真正从你口中说出来的东西,才真正过脑的东西。还有很多人喜欢抄名解,大家想一想,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具有伴随性,一边抄一边走神的事情很容易发生。所以要提高背诵效率,就必须发出声音来了,也就是张嘴背出来。还有的同学问我默写名解有没有用,对于这个事情我持保留态度,除非你已经背的不能再熟,脱口而出,可以考虑以默写的方式查缺补漏,如果背诵还存在障碍,就先别考虑默写的问题。因为有默写一遍的功夫,可能你就已经背诵五六遍了。虽然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好的记性也不如用笔把事情记录下来。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避免走弯路。
关于艺术综合的名词解释,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每个名词解释背诵的体量。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平均一个名词解释是十分钟写作时间,大家可以试试在十分钟你能写多少内容?我去年复习的时候,忽略了考试时间的限制,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到后来差不多要把赵老师书上的名词解释一字不落的背出来了。但是后来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刚刚开始,就必须马上收尾了,这也是导致我今年艺术综合没有取得很高分数的原因,所以建议大家,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会确定背诵体量了。
在艺术综合的背诵中,为什么不尝试着自己编造一点小口号和小技巧呢,比如谈到电影光线,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修饰光背光全景光气氛光,一共七种,怎么记忆呢?我就想了一个小故事,主辅是一对,主辅他俩轮流休息,而你呢必须把这些全背下来,你气不气呢?当然气啦!所以“主辅轮修(休)全背气”这样的一个小口号就出来了,记住以后永远不会忘。美国著名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的代表作有《异端》《悲歌》《黑夜的旅程》《天使的乐园》,四个作品怎么记忆呢?“异悲黑使“(一杯黑屎)是不是一下就记住了?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关于每天的复习计划。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大版块的复习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说我学艺术综合音乐篇,那我就花三天甚至五天时间把音乐篇给背完。这几天基本不学其他东西,我学政治里的马原,我就花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专门攻克马原,把马原搞定以后再去学习别的,由此引申,甚至于我一周的时间都在学政治,下周可能是别的,这就是大版块。这种做法虽然有点极端,但不无道理。因为考研需要应对的科目和知识太多了,如果广撒网扑面式的学习,比如每天几小时政治几小时英语的,特别容易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因为每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体系。大版块的学习我觉得最大的优点在可以更加宏观的洞悉每个科目的体系。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硬性要求自己每天几小时这个几小时那个,很容易对知识点的脉络把握不透彻。而且换句话说,大版块复习,会让我们的考研过程充满成就感,每过几天攻下一个堡垒,像是游戏闯关一样充满乐趣。但这样的缺点在于,容易遗忘。所以建议大家大版块和小版块两种方法穿插进行,按需分配。
2.大题(简答和论述)
艺术综合的大题,也是重中之重,从17考研改革开始,一定会是将来的趋势,它有便于学校优化录取考生的素质,因为只有大题才是见真功夫的。但其实在我来看,17考研艺术综合的题目确实不疼不痒,居然连网络直播都考出来了。不过后来经过我的考证,这个题确有其出处,因为网络直播即将告别野蛮性的增长,内容要逐步从UGC向PGC进行过度,2016年11月4日,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所以2016年12月低就体现在了艺术综合的卷子上。考的是网络直播摆脱低俗的策略。为此,我在复试的时候还专门把电视节目与网络直播的融合策略作为了硕士入学的科研设想。
言归正传。大家对于大题的复习有个误区,就是迷恋押题,幻想在考场上能出现个曾经见过的原题。这个其实没什么,要学会以不变来应万变,也就是说,经过论文的积累和广电政策以及当下传媒热点和趋势的整理,根本不在乎它到底考什么题。也就是说,即便你没见过这个题没准备过这道题,但它出现在了卷面上,你也一定能写的比那些即便见过原题的考生还要精彩。一定要树立这种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套路的一种。要积累万能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小标题的积累,掌握了各个知识点,并且凝练出小标题,上了考场之后,无非就是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了。还需要去迷信那些所谓的原题或者说压中不压中吗?
3.关于字!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也是我考研的一个短板,就是字的问题,在任何的考试尤其是中传mfa中,字好和字坏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这我深有体会,不得不说我的字确实比较烂,而且初试的考试之中使用的都是空白纸,没有横道,导致我把每一行写直都困难。必须承认这是我艺术综合分数不高的很大原因。但是写字这个事情是一时半会练不出来的,需要长久的坚持,希望大家提前清醒的认识到写字的问题,各显神通最好能够将其克服,既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清晰。
考研实际上就和恋爱一样,当我们遇到自己心动的人,总会手忙脚乱大脑一片空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太在乎了,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弄丢对方。考研也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抓住这根最后的稻草,为自己拼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所以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一路走来我的理解是,你说它难就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关键是要坚持,再苦再难,别离开这个圈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往往在恋情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我们在考研的过程当中,也不要太过认真,学会适当性的用一些小套路小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祥旭---2018年考研一对一辅导班报名中!
《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班》
一对一辅导(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45课时常规+全套资料
60课时两科保线+全套资料+复试全程
90课时两科保分(240分+)+全套资料+复试全程
全科一对一辅导180课时(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咨询QQ:3390-4516-33
手机+微信咨询:133-4100-4451(新祥旭岑老师)
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1座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