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拟录取。
背景:本科:本省最好三本;专业:汉语言文学。
关于初试:
报考专业:语言学。总分:380。
英语:
三月开学开始,六点半到图书馆占座背单词。背的红宝书,每个意思都背,翻来覆去背了五到七遍吧。(后来用手机背不知道到底背了多少遍。)下午背新单元,第二天早上复习。按1.2.4.7.15天的规律复习。同时会在没课背完单词的时候,看黄皮书英语阅读。(个人认为英语基础还行,长难句不是大问题。)
暑假前已经做完97-04的题。暑假时期,仍然背单词,做了两遍05-12的阅读题,分析错题。翻译阅读。看阅读时会把不认识的单词标出来。有时间背背。
暑假末期,估算英语成绩可以上五十。但是害怕后面三个月没题做,英语陷入迷茫期,九月浪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英语水平下降,2013年的阅读题错了一半。开始慌张,停止翻译阅读,重新培养题感。
十月,开始做新题,做完一份分析一份。三天一份题,把05-12的题都分析了一遍。留下16.17年的题。开始看陈曲的英语作文。
十一月做16年的题。(估算可以上八十)。背作文,练作文,分析13-16的题,分析每个阅读题错误选项的思维。总结做题技巧。同时看宋轶轩的翻译和完形。(超级有用)七选五看心情(个人弱项)。
十二月做17年的题。(估算可以上七十)。背作文,练作文(两天一篇,让要出国的舍友给我批改),最后一个星期形成了自己大作文的模板。继续分析近三年的题,以及生单词(唐迟说每年的题单词重复率可达84%)。又听了唐曲的阅读冲刺课程,特别有启发,但是我看的太晚了,还没和自己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就上考场了。
考英语时,中午因为被舍友电话吵醒。状态不佳。开考前洗了个脸。(本人属于不睡午觉下午没精神的人)做英语时,时间没把握好,节奏乱了。最后半个小时还有四个阅读题目,完形,翻译没写完。最后舍翻译(看见什么词这什么,尽量能读通),保阅读(答案有七个B选项,一个个看,改了)。最后十分钟做完形,读一个写一个。(完形高中基础好,感觉至少能得9分)。后来没对答案,分数出来英语67。
政治:
九月才开始。有道网课没好好听(边上课边听网课,效率不高。)刷一千题。十月,考纲回来看看不会的地方,刷一千题,看网课。十一月,肖八回来,做完选择题平均分25,很害怕,把肖八选择题都背了。也看看冲刺课,背背冲刺讲义。十二月肖四回来,直接背大题主干。第一遍用了一个星期,第二遍用了三天,第三遍考试前一天早上。第四遍考试前一天晚上+考试当天早上。考试前一周,把近五年的大题总结了一个模板(没用上)。考试前一夜听没听完的网课,练了半个小时的排版。十二点睡觉。最后政治60。文科生的优势吧,即使不会还能编编套话。
专业课:
现汉:张斌版《现代汉语》共75分,名解(一个4分),简答(一个5分),论述(一个15分)。
暑假前准备北语,看了一遍黄廖版。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暑假时期换成上财,开始看张斌版。七月底过完一遍。刚开始看得过于细致,老师认为版本太老,不要吹毛求疵。看到词汇时,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前四章。八月开始第二遍,先看词汇语法,再看语音。看语法时,将黄廖版,张斌版,邵敬敏版的现汉都看了一遍。较为细致(后来开学和老师商讨,老师觉得没必要,看两个版本就行)。一直看到九月底开始背书。十月背诵当先,分析真题,查缺补漏,把张斌版配套的综合训练也背了。(我见往年都有原题。)十一月,继续背诵,做题,分析题,十二月,背!分析题!总共下来过了三四遍吧。然而,今年考试,题目方向变了。以前都能找见原题,今年现汉没有…最后一道论述题让写个段子,整个人都惊呆了。在考场就笑出来了…其他的题目…记不清了…
古汉:王力版《古代汉语》全是大题
暑假期间看了一遍,简要摘了一些通论。八月底心慌,找了本校以前的学长学姐,一个说抓通论,一个说记字词。九月老师推荐胡什么的古汉辅导书,买下来有翻译,而且分类清晰。我边看边翻译一二册。背背重点字词。十月中旬才看完。开始抓通论。背通论。十一月重复记忆。往年考的都是《左传》,所以我又复习了一遍《左传》文章和字词。通论继续背。并且分析往年的题。会有一两道书上没有的题,但是也还好。十二月,继续背通论和重点字词。然而考试翻译考了《七月》…还好我知道“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名解考了:粘对,二十四节气…简答题:有三种注音方式,古文中常见的语气副词及其分类。然后其他的就忘了。
语纲:徐叶版《语言学纲要》、周小兵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这本书是我对比了三个版本的类似教材,认为教学法是最全的版本。)小题(选择,填空,判断正误)60分。名解五个(一个4分),简答题五个(一个5分),论述三个(一个15分)
语纲大三上学期学的,期末考成绩还行,当时就已经很细致地看了一遍课本。暑假看了两遍。开学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开设“语言学专题课”(共九周),我去蹭课。老师讲了很多比原来深的东西。感觉暑假语纲白看了。重新开始看语纲。买了一本西南交通出版的语纲参考书,借了图书馆一本人大出版的语纲参考书,还用了一下同学的齐鲁书社出的语纲参考书。学一章做一章的题。(心里做,不会的、没思路的、不懂的拿自动笔标记,上课问老师。)这三个版本参考书有一定重合率,所以题量不算大。十月,还在讲课,跟着老师的进度做题。也开始背我们老师做的PPT。十一月,开始背两本参考书的题和概念。分析真题。变换分析法是个头疼的东西,又看了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里面的变换分析法章节和网课,找老师问了好多遍。同时在网上找小题练小题。背了一遍我买的参考书。以及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考纲里的知识点。十二月,复习,巩固。背书,PPT,两本辅导书(西南和人大版的)。我一直是边背边列框架。考试前一天晚上仍在背参考书。考试那天中午,又看了一遍教学法和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考试时,小题做的特别顺。名解有两个没专门背过“配价”“语体”。其他的不记得了。只记得论述题有语言的像似性和偏误分析(给一段外国人说的话,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于复试:国家线16号出的,复试通知19号发的,复试时间时间26/27号。
一月就开始了,但是因为刚考完研学不进去,看了半个月一遍也没看完。后来半个月就开始玩儿了。直到二月三号成绩出来,又玩儿了五天,推算了一下往年出成绩到复试的时间,一共四十天,就剩下三十五天。顿时开始紧张,开始学习。刚开始学不进去,在哔哩哔哩上看了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网课。对书有了大体的认识。开始认真看书,一个小时能看30面吧。一直到除夕。玩到正月初十,又开始学习。到了正月十六感觉时间快到了。就赶快背书。两天背完。3月5号到学校。
6号,遇到考大人的姑娘(10号复试)在图书馆跟老师哭。然后宽慰了一会儿,她就赶紧背书了。之后每天晚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开始在图书馆里看《欧美语言学简史》和读英语、背英语自我介绍,下午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晚上七点吃饭,八点继续看书背书。
但是到了学校还是放松了。国家线一直没出,直到16号(周五)下午两点,在宿舍刚醒来,舍友说国家线出来了。开始紧张。19号下午四五点,国交院的复试通知下来,立马开始联系同学,买车票,定宾馆。但是可能因为太紧张了,随后身体很累,眼皮很困,以为是休息不够,后来一天比一天厉害,看了医生,才知道发烧了,一共烧了三四天。最后好了一天就得坐车走了。生病时期背书感觉头很木讷,没有效率。还是坚持过了一遍。最后《欧美语言学简史》看了三遍,《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背了四五遍吧。临走的前一天人大女孩儿帮我模拟复试,感觉糟糕透了。给了我一些建议。(这个女孩儿特别厉害,她模拟面试的人都过了)让我不要报侥幸心理,把《欧美语言学简史》背了。我就在离开学校那两天背了这本书。最后直到笔试过了三四遍。
复试时候,大家都在候场区。面试完就得走,不准交流,不准停留。面试期间不准说自己的姓名,毕业院校,导师信息。随机抽签决定面试顺序。先英语,后专业。英语面试,面前有三张纸,选择其中一张,我抽的语素,不认识关键词…后来老师给我解释了。让我说明语素分类以及举例子…我当时说成音素了…然后老师提醒…最后脑子空白…说了两种分类…但是例子举错了…老师又问我的专业,具体课程,以及为什么选择上财,脑子凌乱,最后一个问题没回答好就结束了…当时好难过的出来了。
专业面试还得等,我就老想自己英语的失误。后来告诉自己都过去了,专业面试更重要。等了一会就进去了。一共四个老师。很友好。问了本科专业,有关语言学的课程,看了什么书,对不同国家的学生如何教学,变换分析法(也是我给自己挖的坑,之前说读了什么书的时候,我说我这个不是很会…),偏误分析,如何对外国学生解释饺子…有两个不会。
第二天早上笔试,一共四道题,1.你读过有关语言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书,期刊或者论文,请列举五个,并选其中一个简要阐述其内容,自己不足之处。2.你所了解的欧美语言学的学派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3.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4.偏误分析。前三道每个20分,最后一道40分。出来以后就解放了。下午,带着特产看了看学姐,去资格认证,最后坐车回学校。
三天后,其他小伙伴说,复试成绩下来了,我查了查。一个小时后录取通知下来。至此,结束。
咨询高分辅导请联系吴老师
微信:xxxfenglaoshi
电话:1752163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