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时间安排
大四上学期,具体的考研时间分配可以参考吃青蛙分配法(知乎可以搜到,还有一本书),列出大目标和可利用时间,然后逐步细化,把任务一步步消解开,其中要考虑:
1.复习需要循环巩固(我以10天为一个小周期,一个月作为一个节点)
2.各种不可抗因素导致的学不成(台风/地震/生病/犯懒/出去放飞自我)
不可免俗的用上了任务本儿,每天靠打勾勾证明早晚披星戴月泡图书馆的价值。
各科复习时间分布概览 |
|
暑假 |
利用朱伟的背单词视频将词汇串了一遍,考纲词汇串了一遍,没有碰真题 |
9月-10月 |
专业课本[1]全部看完两遍,期间英语真题倒序做了一半,单词三刷; |
10月 |
开始学政治,只看肖秀荣,肖秀荣全套专业课本做每一章节的总结归纳,结合收集到的题目整合思路,后期可以靠自己写的小结快速回顾课本重点;英语10年真题一轮做完。 |
11月 |
时间分配均匀,专业课基本解决,英语阅读真题二刷,错题整理结束,开始对政治投入大量精力。期间多次把持不住自己出去玩,带着满满的愧疚感回来搬砖,好在前期规划做的到位,就算懒劲儿上来了routine和打卡强迫症也会带着人往前跑,除了政治背诵和英语作文以外其他部分都已经换着花样掰开揉碎体会过过多次了。 |
12月 |
基本献给政治和作文了;最后的结果政治很险,大作文很惨。期间参加了12月的六级,考了574;专业课笔记在这段时间的作用就是疯狂强化记忆,理解和疑难早已扫清,现在要做的把那些可以应付一切考题的好几万字塞到脑子里。临考前我又把笔记精确到了8-9页左右,都是一些关键性的trigger,就算是要抱佛脚也要对脚型认识到位举一反三,上考场前扫一眼简直如沐春风。 |
2.英语学习经验
考研英语一 79,阅读扣了5分,作文惨不忍睹;六级574,所以长处是阅读,短板是作文。
一、背单词心得
背单词的作用毋庸置疑,方法是给有实力的人看的,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同学来说先拿下单词对于后期的阅读才有进一步的可能,否则只是豆腐渣工程。
· 没有捷径,所谓的“10天内1500词”对于单词量差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徒增希望/浪费时间/增强挫败感。个人感受是拉长战线任务分配得当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就好了。
· 工具是单词app,我用扇贝单词,优点如下:
1 |
打卡模式还有连续打卡、总量打卡的徽章,强迫症和松鼠症患者福音,没病的都能逼出来。 |
2 |
词库非常丰富,大部分免费,包括考试类型、学历、用途、场景集锦和剧集..小部分单词书和功能需要积分兑换,积分可以通过打卡累积或者淘宝;可以同时收藏多部单词书,有计划完成显示,蛮有成就感的。 |
3 |
检索功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词典的功能,可能没词典那么包罗万象,但是你形成每天使用扇贝的习惯后随手查单词也会加入巩固行列,比起脑内“阅后即焚”的查阅习惯这样不知不觉会积累自己的词库。 |
4 |
词根和拓展词的作用不赘述了,各取所需。 |
· 个人不太喜欢用纸质书背,因为会不知不觉自欺欺人,没有单词发音;但是纸质书优点在于比较直观,可以买一本来查漏补缺,做个检验看背到什么地步。
· 我的情况是,目前参加的雅思考研六级除了术语基本没有生词,识记量在10000+,背了一年半,已经成为日常习惯。
二、阅读心得
考研英语的阅读学习方法在各类考研论坛上都有,不外乎吃透真题,感受出题老师的个性,争取看到答案就忍不住拥抱真理。
我个人看来,考研英语的题目都是非常地道优秀的英语国家(左派)文章,出的题目也并不存在“刁钻、Chinglish”,看懂就会看不懂就做不对,单纯的技不如人就不要埋怨出题人脑回路清奇。
我语法没困难,长难句在第一遍做真题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搞定,有困扰的同学可以借助黄皮书等等优秀教辅进行强化,做到10年真题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文中对应位置一清二楚不是很困难,一旦搞定以后,回顾自己的错题就觉得脸红。
三、作文心得
无。
失败经验:小作文比大作文低了一分……说出来都嫌丢人。
作文没把握应该提早准备!
3.专业课与学习方法
一、专业介绍
我本人报考的是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课有科学哲学和科技史两门,招生范围涵盖文理学生。
不论对于想要跨考文科的理工科学生,还是继续深造的文科学生都是很划算的选择。由于其文理结合的特点,比起北大哲学系王牌中哲、外哲,亦或是千人斩的北大热门专业,科哲的文理知识都不是非常的专业化,不管是什么基础都可以努力克服,如果你喜欢哲学文史或者对通识知识有兴趣,想要考top名校为自己打翻身仗,无论如何都想进燕园,这门专业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北大科哲考研除了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外,还需要考察科学技术史和科学哲学两门课,前者强调文理兼容的史学类记忆,后者则是科学哲学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解与记忆,只要参考书目准备正确,理论梳理完整熟练,理解正确,学习方法科学高效,获得高分水到渠成。
二、学习方法
专业课学习模式——以科技史为例 |
|
参考书目 |
1. 必读书《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2. 参考书《科学的历程》 |
阅读进度 |
-9月通读一遍。 -10月二刷&整理两本书笔记于一体;查资料或问前辈来进行答疑。 -11月做答案,所有专业词汇进行了名词解释和背景查询;所有话题和流派都结合必读课本、哲学史、西方历史和多本相关参考书进行了重新整合、补充、对比和总结;重温课本。 -12月做trigger,填鸭记忆。 |
时间分配 |
上午与晚饭后,每天平均6h+;每天3章左右 |
学习方法与目标 |
1.初读划重点,难点,记录问题和联想。 2.再读联系不同文本和作者观点,做知识的补充,写章节归纳;结合真题做答案。 3.给答案划重点,回归课本加深记忆。 4.查资料利用好图书馆,信赖好的出版社而不是百度。 |
其他 |
阅读进度可以用打卡制来做自我激励 |
阅读时的重点标记是为了归纳框架做准备,框架归纳是为了N刷课本做准备,再蠢的问题也要记下来,不要自欺欺人 |
|
记忆小周期和大周期要啮合好,每一次重复都是对自己不靠谱的海马体负责 |
|
不要自我安慰,花时间不等于记得住 |
4.作息(个人安排供参考)
上午 |
7:00-7:30 |
起床洗漱出门 |
7:30-8:00 |
吃饭去图书馆 |
|
8:00-11:30 |
看专业课,中间会有20min左右小憩,自行安排 |
|
11:30-12:30-1:30 |
吃饭/玩手机/睡觉 |
|
下午 |
1:30-5:30 |
英语/政治/上午没干完的活 |
5:30-6:30 |
吃饭/休息 |
|
6:30-10:30 |
专业课/查漏补缺/睡觉 |
|
10:30-00:30 |
玩手机(别学我) |
· 累了就放空自己,但是不要太心疼自己
· 作息有规律比睡眠时间绝对时长更重要
· 想吃的就攒到完成计划去吃,想玩的同理,如果不是甘心念书感动自己没用
· 时间安排留有弹性,计划适应人
北大科哲招生信息页的书目信息 |
|
“科学技术史”科目必读书 |
“科学哲学”科目必读书 |
麦克莱伦等:《世界科学技术通史》(原名《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1. A. F. 查尔默斯著,鲁旭东译,《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 (除去第12-14章的内容) |
2. 奥卡沙:《科学哲学》,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
参考资料方面,可以看到北大历年的必读书目不尽相同,基本上但凡提到过的都会作为我的必读书,历年考纲提到的则是精读书。网络上可以找到目标院校学生总结的资料,里面提到的书名作者都应该留心,说明都是该校老师的心头肉,就算不用读的烂熟,和课本相关的部分也应该参考其说法,实际上也是用不同角度加深理解,让知识变得更立体一些。
我在备考期间读了近10本参考书,其中有一半完成了2-3次的精读,将每本书的笔记与拓展结合在一起汇总,结合历年考题将书本中零散的知识设计成考题,归纳板块,串联知识点,并进行解答,共计百余题。两门课分别整理了2-3万字的笔记,供复习使用。
咨询考研高分辅导请联系吴老师
微信:xxxfengl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