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农产品需求;2.土地集约经营;3.农业信息化;4.知识失业;5.工业化;6.人口红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农产品需求函数是指农产需求量与( )之间的关系
A.供给量 B.销售量 C.其以前各期需求量 D.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
2.下列哪个特点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 )
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C.农业生产的周期长
D.资金需要量小
3.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 )
A.自然资源 B.农业生产要素 C.生态环境 D.市场需求
4. 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 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D.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5.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办法是( )
A.降低农产品成本 B.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C.提高土地生产率 D.提高劳动生产率
6.根据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变动关系是( )
A.同方向变动 B.反方向变动 C.互不影响 D.其它关系
7.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是指( )
A.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B.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C.价格的变化幅度小
D.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
8.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 )服务
A.科技 B.经营管理 C.灌溉 D.生产资料供应
9.互补性农产品属于相关产品,下列( )属于互补性农产品
A.小麦与水稻 B.小麦与棉花 C.食糖与甜菜 D.食糖与咖啡
10.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
A.化肥 B.农药 C.农业机械 D.农膜
11.人力资本是指( )
A.企业雇佣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
B.企业雇佣劳动力所支付的培训等相关支出
C.劳动力自己接受教育的支出
D.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12. 根据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生育理论可以知道( )
A.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需求越小
B.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越大
C.其他商品相对于孩子的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越小
D.以上均不正确
13.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公共教育费用增长太慢
B.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C.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被忽视
D.教育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14. 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最重要的步骤是( )
A.实际储蓄的形成和增长 B.信用融资 C.投资行动本身 D.引进外资
15. 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目的是( )
A.文化持续 B.经济持续 C.社会持续 D.生态持续
16. 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是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是懒惰的
C.传统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D.传统农民不愿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17.关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没有关系
B.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更加不平等,然后逐渐改善
C.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最初会变得平等,然后不断恶化
D.只有通过收入的不平等分配,一国经济才能得到长足而持续的增长
18.按照赫尔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与钢铁工业直接前向联系的部门是( )
A.采矿业 B.机械制造业 C.农业 D.纺织农业
19.首先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专家是( )
A.弗里曼 B.弗里德曼 C.卡尔多 D.凯恩斯
20.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是促进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必要条件 D.无关紧要的条件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农业不仅自身效益高,而且社会效益高。( )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的比率。( )
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 )
4.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和季节型剩余。( )
5.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
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 )
7.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相并存、城乡分割的一种状况。( )
8.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绝对贫困与生理需要相关,而相对贫困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 )
10.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人类发展。( )
11.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农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有哪些基本特点。
2.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3.教育有哪些社会功能。
五、论述题(15分)
1.谈谈农业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农村社会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
1.农民 2.种植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最高层次是( )。
A.哲学层次 B.社会调查层次 C.农村社区分析方法 D.经验层次
2.《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的作者是( )。
A.瞿秋白 B.费孝通 C.雷洁琼 D.李景汉
3.传统农村阶层中,( )是农民中的最富有者。
A.中农 B.贫农 C.富农 D.佃农
4.( )是使用金属和木制农具,依靠人力、畜力,并凭借直接经验积累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后现代农业
5.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就业一般归为( )
A.离土离乡 B.离土不离乡 C.离乡不离土 D.既不离土又不离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农村社会学研究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的。 ( )
2.从婚姻和家庭成员结合的方式说,基本上只有亲属家庭和配偶家庭两类。 ( )
3.城市不是从农村中分化出去的。 ( )
4.农业的范围有广狭之分。 (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2.简述中国农村村落的定居形式。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论述农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