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18上海交大新传一战400+经验分享

新祥旭丁老师 / 2018-04-16

 先说一下自己的个人情况,本科普通一本,新闻学专业。初试成绩400(政治69 英语81 两门专业课都是125)排名第五,复试182,总成绩582分排名第四。

跨专业的同学们千万不要怕,因为考研(尤其是交大)更多考察的是一些视野、见地和思维能力,甚至可以说,媒介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本科学习的速度。从应试角度来讲,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一年的学习,来弥补专业基础的不足。

我是一个意志非常薄弱的人,三月读书到七月才进入状态,十月份沉迷白夜追凶不能自拔,有过非常多精力涣散图书馆摸鱼的时刻,但认真学习的时候整天想着传播学也是真的。所以我的经验归根到底就是:

保持清醒高效,不要自我感动,不要自欺欺人。

关于择校:
确定报考交大之前一位学长跟我这样讲过:
“如果不清楚目标院校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实际能力,凭着没头没脑的热情和喜欢去报考,这不叫择校,而是虚荣”。
因此,不管报考哪个学校,我们都要想清楚三个问题:“这所学校真正吸引你的是什么?”我和目标院校之间目前存在哪些差距?”“我能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缩小这些差距?”
对我来说,首先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想要在读研阶段接触一些不一样的空气;更重要的是交大的培养方向很独特,品牌传播、大数据、智媒……对于已经学习了几年新闻学基本理论+实践知识的我来说,对这些内容似乎更感兴趣。通过分析历年真题(一些公众号上可以找到,淘宝考研泉也可以买到),觉得交大的试题风格比较适合我。大概是三月底决定了报考交大。

目测今年报录比是12:400+这样,历年报录比可以在各大考研公众号找到~

英语部分:
交大对于英语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专硕也要考英语一,过初试的话至少要75+才行。对于英语学习,我认为是一个完全量变质变的过程———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然后某一天突然上一个台阶再停顿很久。所以英语是很难一朝一夕速成的,19考研er现在就应该准备起来啦。
单词Words:
关于背单词,相信其他考研er也一定给了非常好的方法。我主要给以下几个建议:
1.每天都要背单词。前期可以花2-2.5h,后期就算每天半小时,也要保证一定的复习和摄入量。
2.不要!自欺!欺人!你以为在百词斩/知米等app上每天刷几百个单词就算背下来了吗?很可能都是假象,写在文章里还是认不出来。我的方法是白天用书背1-2个list,晚上睡前抽空用app复习一遍。11月后直接用备忘录记录每天生词,每天一个清单睡前打勾。

3.推荐新东方绿皮单词书(又大又厚的那本,从高中就开始买这个系列)/墨墨背单词(可以同步教材)
单词背了就忘怎么办?背了几个月appropriate和approximate,ample和maple还是分不清让人崩溃怎么办?我用的书是李剑的英语词汇真经,红色封面)

所有单词按形近易混分类排序,附上对新手挑战很大的真题例句,一本书认认真真学下来改变是很大的。后期用来单词检索也很方便,查一个词就可以弄清楚到底是哪几个单词在脑子里又揉在了一起…我是背过一遍绿皮书之后用的这本,从头晕目眩到逐渐清晰,哭着安利给每一个人

阅读Comprehension
1.从开始背单词那天我就随手拿了一本模拟题,不在乎正确率(也对不了几个hhh),主要争取读懂大意和题干,保持一定的阅读思维。
2.我做真题比较早,三月初开始接触1997-2004的真题。对我来说,揣摩出题人的想法比自己盲目努力重要得多(考研阅读的套路大家都懂)。读文章的时候认真分析文章层次和结构,作者到底怎么阐述观点,哪些话是答案哪些话是套路都要一一想清楚。
3.把错题分门别类,就会发现每次跳坑的地方基本都差不多(主旨题还是细节题,推理过度还是以偏概全等)再犯重复错误就取消今天的奶茶。
4.我没有看恋练有词,也没有参加每日一句打卡,不过我觉得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帮助还是很大的。没坚持的原因是比较懒。
5.推荐新东方唐迟老师的阅读讲解课,遇到很难读懂的文章,一个优秀老师的讲解会让你迅速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当然其他老师也非常优秀,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6.九月份开始每天做了一个张剑的阅读150篇,题目稍难文章也很难懂,不过对于想要拔高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今年我阅读全对应该也和大量的文章摄入有很大的关系~

翻译和写作
我考试的写作成绩不是很满意,一是因为过于紧张弄出了一些小错误,二是上海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压分,希望大家保持警惕。
先说翻译:参考书是几乎人手一本的唐静翻译,每天抽半小时时间集中做题。一开始是拿着考研真题做翻译,在网上下载了行间距放大的打印版,对照着真题译文一边翻译一边掌握生词。一!定!要!写!用脑子想的翻译答案和写到纸上完全是两回事,真题要反复多做。

再说写作:推荐两个武器——@新东方黄培辰的微博/张剑作文系列
大家都有的王江涛作文我也用过,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但是!大家都背这些作文,凭什么你的要比别人的好?想拿高分的同学请注意:作文不是背出来的,但作文是有写作技巧的。
黄培辰老师每天推送写作指南,包括用词方法、如何衔接、文章结构方法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从十月份开始每天记录一定的写作技巧,两天写一篇作文,强行要求自己运用指定短语和结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策略,既实用又特别。
不要忽略张剑真题黄皮书里的范文!几乎每个作文都给了相应的扩展词和案例,后期我还买了张剑的《高分热点突破话题50篇》,实话讲看张剑的作文比较多。

十二月份我花三天换着花样写了10个作文开头,到考场上不管出什么图片都没有压力hhh。了解一篇好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比背十篇范文有用多了。

完型和新题型
怎么讲,主要是随缘。今年完型我一个也没有错,但新题型就比较难,只答对了2/5。推荐李玉技老师的完型课程,讲了一些提(zen)高(me)正(qu)确(hu)率(meng)的小技巧。
新题型我是做了一些模拟题,保持手感就好。对于英语想75+的你们千万不要忽略新题型,没有区分度的题目上丢分就太可惜了。

政治部分:
政治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啦,简单写一写:
七月底开始看肖秀荣,结合习题十分痛苦地做了一遍。
推荐两个视频课:一个是徐涛的基础知识讲解,书读不下去的时候听他课要轻松很多。另一个是腿姐 @腿姐陆寓丰的讲解,对于一些逻辑线、易混点讲得很清晰,适合有了初步印象后强化记忆。
十月左右完成了(几乎没有印象的)一轮复习,然后照着徐涛的背诵手册(考研大纲也可以,不过徐涛的更简练)看了两遍,一些记不住的会议和思想反复查阅复习。
最重要的是刷题!个人觉得市面上的模拟题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肖四肖八徐涛蒋5的选择题我都刷了差不多,反反复复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做题一目了然。大题今年只背了肖4,好在都押中了。感觉政治复习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掌握出题方向和易混点就好


专业课部分:
分三个方面来说一共300分的专业课吧:基础知识/热点扩展/实务操作。

基础知识:交大官方一共给了八本书,但观察今年的真题,除了复试结合两会考了一道议程设置以外几乎就没再考过书上的内容……但书本知识真的不重要吗?非常不同意。答题时落到纸上的每一个理论,哪怕三五个字都需要大量知识的支撑。基础掌握得怎么样,其实阅卷老师是一目了然的。
• 《传播学原理》。答应我,这本书现在就开始看!跨考同学可以选择从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入门,难度相对低一点。对于传播学的书籍我读的不算多,学术脉络读了宫承波(看好作者)的《传播学史》和胡翼青的《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再加上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七月份结合着这些书整理了笔记,从九月开始背书,前前后后背了四五遍。
• 《人际传播学》。将近700页的内容看起来非常可怕,但说到底理论比较集中的就是第三章的一些理论和跨文化传播。对待这本书的态度就是不能腿软,八月份的时候用了一个星期做完了整本书的笔记。之后拿着十几页的笔记反复背记就可以啦~(推荐有道云笔记的pdf转文字,和手机输入法的语音输入功能,人际传播学的笔记我基本是读下来的)
• 《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第一,财经新闻其实是一本非常好的新闻写作指南,对于各门类写作都很适用,也是过去学硕考察的重点,这本书也是我做的第一本笔记,实用性比较强。第二,新闻评论教程比较适合跨考的同学们当入门教材,毕竟交大两个评论80分不是闹着玩儿的。排除一些纯理论的知识外,书里集中给了一些干货,自己整理好笔记翻看就好。第三,新闻采访方法论这几年考到的很少了,不过交大之前比较容易出“新媒体下的新采访方式”“大数据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有哪些要求”这种题目,不能排除明年重新考的可能性。
• 剩下三本书我认为考点不是很集中,图书馆借着看一看,做好笔记就可以。
• 补充Tips:《全能记者》里面讲到了灾难新闻、会议新闻等具体情境的采写指南,如果今年备考时正好遇到这些事件,我认为有可能成为新闻实务的潜在考点(比如两会中的会议新闻有哪些注意事项之类)

热点扩展:
• 先说一下热点积累:敲黑板!跨考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靠近热点,不管是学术热点还是业界的大事件,甚至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比如去年的于欢案)都是新传考研的重中之重。热点学习主要通过两个渠道:1是平时公众号积累,养成碎片时间刷公众号的习惯。我额外订阅了全年的土拨鼠热点和刺猬公社热点,按月整理分析复习起来很方便。2是推荐每年11月左右出的传播小王子的热点书,按专题形式一共两本,复习神器。
• 另外就是最重要的知识扩展:有人可能已经看过了交大的真题,觉得题目看起来都很简单(论述沉默的螺旋这种)。但你真的以为把书上的背景定义内容影响默写一遍就OK吗?当!然!不!行!考研考察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坦白讲一道1200字的论述题,基本的理论阐述占比不会超过1/3。这就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整理,通过阅读论文和公众号积累可以拓展思路,再不断修改观点形成框架。我是十月左右开始的知识扩展,到考试前一天还都在推敲逻辑。拿把关人举例————不同阶段的理论沿革与研究特点、传统媒体把关的危机和生存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把关……都要准备好。像这样(随手一拍):



最后说一下实务操作部分:
• 交大的实务题只有新闻评论一种,细化一下包括一个50分的大评论(至少1500字)和30分结合传播学原理的小评论(1200左右)。我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读评论————不要盲目去读,要有意识学习文章的题目和行文结构,怎么入题,怎么提出分论点,怎么过渡和结尾……大概5、6月份我开始写评论,前期比较懒,一个月写两篇。十一月开始几乎计时每周一篇,没有写到的也会列一下基本论点,大家不能懒得动笔,别的学校800字的评论其实很好写,但写到1500也不是特别容易hhh。
• 传播学原理的评论其实相对简单一些,请大家注意⚠️结合理论写评论和论述题是完全不同的,理论只能作为子观点的支撑,在评论里简单论述就好。
• 平时阅读评论的渠道: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更喜欢这个)、红辣椒评论。十二月份各大机构会出评论预测50题这种,过一遍做到基本有数。不过回顾过去几年的真题,反腐和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一般都是50分评论的常考点,大家在人民日报评论上应该会找到比较好的素材积累。

• Finally!说一下真题练习的问题。可能很多学长学姐也都强调了手写真题的重要性,那我再继续强调一下(微笑脸)。写真题不用太早,4—8月我基本都忙着看书做笔记,每周在电脑上写一个专题论述(论述使用与满足这种,主要为了前期积累和记忆)。九月末左右开始正式写真题,拿A4纸计时默写,名词解释6min简答18min论述40min这样,前期手生可以从名解简答开始,慢慢写得越来越快,到考前每道题写多久多少字每行写多少字/一共多少行都做到心中有数。
十月份开始我每个月参加了一次模拟考试,一次全电子一次半手写一次全手写,才真正意识到答不完卷子的危险性。提醒大家在考场上基本没有什么列提纲打草稿的时间,都是边写边想,所以平时要经常计时练习才行~


最后再简单说几句:
考研真的很需要意志力,劝大家到了集中复习的时候离宿舍和手机都远一点,好玩的资讯能少刷就少刷,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追电视剧就一口气看完不要每天跟意志力拉锯战。到了考研后期大家都压力很大,这时一定要提醒自己焦虑就是在浪费时间,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就一定没问题。焦虑比较严重的时候也不要自己闷着,跟朋友/家长聊一会儿或者自我奖励都会好很多(对我就是这时候买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新祥旭—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

 

电话:17521023199
 
咨询QQ:268-1500-298 (空间有相册 可以看下机构学习环境及学员上课照片)
 
微信咨询:133-7162-7150(新祥旭丁老师)
 
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1座5层505
 
乘车路线: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下C口出北行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